1999年,萊克米在人們的關注中第一個將電子圍欄從法國引入中國,十年間,人們對這種新穎的安防周界產品從開始的害怕、排斥到逐步接受,走過了一段特殊的歷程,本文著重介紹電子圍欄十年發展過程,對電子圍欄未來發展方向定位。
一、周界的起源及常用周界安防設備
在自身的周圍建立起一圈防衛的周界,是從原始社會就有的一種追求安全的方式,能起到一定效果的防治入侵的作用。隨著光陰的飛逝,對安保要求的提高,周界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籬笆、柵欄和鐵絲網等,發展到高級的包括紅外對射、高壓電網等,科技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在使用這些周界的同時,人們越發發覺,上述的產品并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普通的柵欄,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包括木片、蘆葦等,價格便宜,但缺點顯而易見,易損。材質稍好一點的如鐵絲網等,也面臨相同的問題。還有,就是往往由這類材料搭建起來的周界圍欄,美觀程度也是問題,整體防護效果并不好。
紅外對射的出現,解決了易損、美觀等部分問題。首先它架設在圍墻頂部,不易產生人為的損壞;其次,沒有多余的延伸,不影響既有墻體的效果。但紅外對射的缺點也顯而易見,由于紅外對射報警信號的產生是因為紅外光線被阻擋,這樣,可以影響其正常工作的事物太多,比如:某寵物從光感應區闖過,會報警;落葉阻擋光,會報警,等等。誤報率高是其致命弱點。另外,紅外對射由于沒有阻擋用圍欄,沒有直接阻擋效果,不能完成現代社會對周界設備防患于未然的要求。
高壓電網不存在紅外對射誤報等現象,高壓電存在,對妄圖入侵者在心中產生極大的威懾。但由于高壓電會造成人身傷殘甚至死亡,在使用的限制上有明確規定,不能推廣普及使用。
二、認識電子圍欄和萊克米
提到電子圍欄,人們往往聯想起軍事、監獄等重點保衛目標所使用的高壓電網。這種帶有高壓電的周界,給企圖翻越者以強大的心理威懾和致命打擊,成為保衛目標的第一道屏障。而實際上,電子圍欄和這種高壓電網有著本質的區別。第一,從原理上來講,高壓電網所帶電是220V以上交流電,電子圍欄所帶電是5000V脈沖電壓;第二,從觸網后果上講,高壓電網可致命,而電子圍欄高壓非致命,僅有電擊感;第三,從使用功能上講,高壓電網是以阻擋、威懾和電擊為主,而電子圍欄以阻擋、威懾和報警為主;第四,從使用來講,高壓電網在使用上有著嚴格的限制,而電子圍欄現在已經進入民用的各個角落;第五,電子圍欄前端一般架設在已有圍墻或周界,前端圍欄所使用導線,是由特殊合金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具有重量輕、電阻低、耐腐蝕等優點,使用壽命遠勝于一般鐵絲柵欄,且單防區每天耗電量不超過1度,綜合性價比極高。與監控探頭等組成大聯動系統能大大減輕保安工作量,大幅度降低保安人員數目及費用。
電子圍欄是在歐洲國家和畜牧業發達國家廣泛流行應用的主動防御周界和報警系統,起源于畜牧業高度發達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應用了最新的周界安防理念,即阻擋、威懾和報警。在前端導線上借鑒傳統圍欄和高壓電網的優點,以有形導線和警示牌為主,對入侵者心里有震懾效果,在能量的控制上,采取脈沖式電壓,電壓脈沖周期長,能量低,不會致人傷亡,同時可以在中央控制臺提供預警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圍欄在經過逐步更新換代后已經開始普遍應用于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如:通信、電力、軍事、交通等領域。并得以在民用市場如高檔別墅、住宅小區廣泛使用。
1999年,在分析了當時常用周界產品和對中國國情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后,萊克米毅然決定將電子圍欄引入中國,到2009年在中國已經有10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萊克米在中國的發展史就是中國的電子圍欄的發展史,是電子圍欄在中國的普及發展的里程碑。在這期間,萊克米第一個通過中國公安部安防產品檢測中心的檢測,拿到了第一張電子圍欄銷售許可證,第一張電子圍欄生產許可證,第一個電子圍欄實現高壓和安全電壓的自動轉換等等。
法國萊克米集團成立于1956年,半個世紀來,專心致力于電子圍欄的生產和研發,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圍欄生產商之一,同時也是電子圍欄國際標準和歐洲標準的制定者之一,在法國、德國波蘭、中國等均有制造工廠,產品遍銷歐洲、美洲、亞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