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安防外銷企業主要以低價優勢在國際市場上取勝,中國制造的攝像機、DVR、可視對講、監視器、門禁、防盜報警等安防產品均因為物美價廉、高性價比而受到了國外許多用戶的青睞。中國高速球型一體化攝像機和日夜兩用攝像機的出口比重已經達到或超過50%,CCTV鏡頭出口比重達到45%。 但是,受國際經濟環境低迷的影響,近幾年的歐洲市場,特別是政府相關市場的購買力在下降。而新興市場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在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生存紛紛降價的情況下,利潤進一步壓縮,致使這些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 同時,面對人民幣的升值,國內產品價格相對被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優勢被弱化。外銷安防企業賺來的美元換成的人民幣更少,無形中加大了生產運營成本。外銷安防企業要么保持低價攤薄本已微薄的利潤,要么保持價位,提升自身品牌價值,才能不被市場所淘汰。多重困難的疊加,讓安防外銷型企業面臨極大的壓力。 外銷偏向便宜貨 珠三角一帶向來被稱為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制造基地,對于安防行業來講,“深圳制造”是安防產品勞動密集型制造基地的代名詞。深圳安防產業發展到今天,在全國已占據重要的地位,深圳安防產業去年產值達820個億,安防企業達到4300多家,從業人數33萬人,70%的安防產品出口源自深圳,已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安防之都”。 當然,勞動密集型的另一個表現便是“廉價”,這對占領國外低端市場來說,有著相當的吸引力。尤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并不十分寬裕,但作為國計民生的安全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么像一些中低端產品就成為其主要采購對象,在同質化產品泛濫的局面下,拼的就是誰售價更低。 各廠家紛紛表示,由于競爭的激烈,產品售價出現一定下降。人力成本上升導致制造成本上升,同時人民幣的升值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內外交困的局面使得他們壓力非常大。 “毛利率下降、成本上升,只能靠走量來平衡盈利”,對于今年外銷市場的現狀,深圳市黃河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汪海濤如此表示,“即便如此,今年外銷市場份額仍在下降,以前國內和國外市場各占50%左右的比例,今年外銷只有40%左右了”。而大多數安防企業的外銷收入大概只占其總營收的兩成左右。 缺乏增長點 長期以來,國內安防產品向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外銷類型多以OEM訂單為主。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部分歐美國家受到的打擊較為嚴重,像美國和歐盟目前的失業率已超過或逼近10%,專家普遍認為今后數年歐美仍將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同時,這些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優勝劣汰”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需求各不相同,行市瞬息萬變。這些發達國家的市場對安防產品的需求量大,制造商也多,價格競爭激烈且市場成熟。 在這一主場中,美國本土公司是主角,其產品品質、技術和經營模式令競爭者難以望其項背。國內企業想要躋身于美國市場,如果無法適應這種激烈的競爭方式,就很能難打入美國市場,即使打進去也存在著被擠出來的風險。汪海濤表示,歐美市場一直在該公司外銷中占比較小,他們對產品的要求相對要高,國內的產品也只能擠入部分中低端市場。其次,韓國產品和臺灣產品的涉足,對國內企業進軍歐美市場,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另外,國內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的緩慢升值,也在不斷蠶食安防外銷的利潤,這些不利因素都將對中國安防產業的外銷形成較大壓力。隨著后危機時代的到來,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遭受重大打擊后,再加上貿易保護主義作祟,業內人士估計,這些國家對中國安防產品的需求將會較長時間處于不樂觀狀態。 而南美、中東、東南亞地區等發展中國家,越來越重視加強對公眾安全的保護,這些市場則呈現出“一片錢景”,在這些市場中,就產品的價格需求水平來說,中國產品的“性價比高”,比歐美產品更具競爭優勢。據統計,目前新興市場經濟占全球經濟總量的40%,在后危機時代,這個比重肯定還會上升。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東南亞市場略為低端,訂單只能維持工廠的運營,歐美市場屬于高端市場,是企業利潤所在。”在歐美客戶仍“謹慎試水”的當下,必須有新的增長點才能保證公司剛剛好轉的狀況,一方面開拓歐美市場新需求,一方面提高東南亞市場的附加值。 對于提高競爭力,長期行走在國際市場間的業內資深人士侍家驊表示,“以國產品而言,如何將企業體質改善是關鍵。競爭力夠了,外商們自然會主動找上門來合作。” 僅僅只是產品 在外銷市場立足,國內企業一般通過參加國外展會及國外相關行業媒體廣告,來進行推廣,再與當地的渠道商進行合作。長久以來,國內企業還只是以提供產品為主,為了壓縮成本,一些企業更愿意與有一定技術實力的渠道商合作。自己只需要把符合渠道商要求的產品賣給他,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就可以“百事不聞”了,后續的服務等環節都由渠道商去處理。 侍家驊表示:“不變的品質與服務,只能在低端市場存活。從長遠來看,這還遠遠不夠。”這也恰恰是當前安防企業遇到的瓶頸。當大家都在搶市場,拼價格的時候,利潤也越來越薄。某業內人士表示,不管是針對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價格戰已讓有些企業大傷元氣。 在海康威視這些龍頭企業也推出經濟型產品時,其品牌優勢、產品品質以及市場服務,都足以讓消費者為其買單。這也進一步壓縮了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一些毫無競爭優勢的小型企業,或轉型或消失便是必然。 創新略顯無奈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曾說過,如果一國長期徘徊在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將在未來的全球經濟政治版圖上難有一席之地。當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被標榜為“廉價貨”后,企業再想突破便異常艱難。業內人士直言: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安防產品只能拼性價比。 安防企業主們深知,一味的滿足“性價比”,雖然暫時滿足了一些客戶的需求,但長期以往,不利于企業的品牌建設,品質和服務等得不到提升。但目前在滿足性價比高的基礎上,能改善的服務和品質,也只能說是皮毛功夫。在外銷經營不順時,企業主們又回頭瞄上了內銷市場。“盡管內銷市場尚有開發潛力,但是原來做外銷的企業現在轉向內銷,還需摸索渠道,還需要時間,還需要商家和消費者認同”,有企業主如此表示。渠道的開拓和市場的開發又是一個新的歷程,一些企業開始了兩條腿走路,外銷和內銷一同“探路”。 當前的中國安防產業,既擁有國內市場穩步增長、國外新興經濟體需求增加的機遇,也面臨危機后如何扭轉外銷頹勢、如何加快產業升級、如何更好迎合市場和用戶多樣化需求的挑戰。因此,在后危機時代,中國安防產業必須在機遇和挑戰之間,確定合適的發展思路和發展對策,方能保證持續增長。
|